发新话题
打印

[上海] 铁拳系列让我很生气的地方      

所以说没文化真可怕。
在谈论TK,VF或者33之前,某个蠢东西应该先去检查下自己的脑味噌究竟还剩多少。
操作还要加强。

TOP

你这种不懂事的蠢货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见谅?
反映很快的人有很多,但做到1F是不可能的,这不是能力和有志者事竟成的问题,这是科学。
没文化真可怕。
操作还要加强。

TOP

你知道人类反应速度的极限吗?  

一般的,人根据某个信号做出反应,或有所行动的反应时间最快为:0.13秒。(换算成格斗游戏中的单位,就是7-8帧图像所需的时间。)因此不难得出:看到对手的行动后再输入指令最少需要8帧的时间。因此,即使出现了“状态超常发挥”,对于发动速度快的攻击(定义为从输入指令到出现攻击判定所用的时间在7帧以内),看到后再防御,从纯理论上来讲是不可能的。但反过来说,如果有8帧或更多的时间,在看到对手的行动后做出反应从理论上讲就是可能的。  


但是,人类不是何时何地都可以达到0.13秒的反应界限的。“把精神集中于一点时”,也许可以达到这个极限,但在实际对战中能够全身心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对战中要想超常态发挥,就必须确实把握最重要的信息究竟是什么,并把意识集中于那一点。  


奥林匹克的百米短跑等项目中,“起跑”的信号(就是信号枪吧)发出后0.12秒以内,若有人冲出了起跑线就会被判为抢跑。(刑天:WA……我才知道)  

但在这其中还有拔腿开始跑的时间,而在格斗游戏中从看屏幕到手按下键所需的时间应该更短吧?这个时间就不是很清楚了,谁有心的话请仔细查一查。(刑天:玩格斗理论研究竟到如此地步,俺无话可说了…… O_O)  


顺带说一句。很多人都可以这样:对手走过来打算使用投掷,一旦对手出手,那么己方就使用被称为“超反应升龙拳”的战术。这一点用人类反应速度的极限来解释就是“不可思议”了……  


*刑天:“最后一句话作者的日文原文就是那样写的,一些新手很可能不知道他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我翻译到这里也愣了一下,后来明白了,是这样……”  

在日本似乎《街霸》系列更受欢迎,因此这句话是以《街霸》为例的。  

“对手走过来打算使用投掷”,对手离自己很近时,多半双方都想使用投掷技。但有些人可以在那一瞬间看出对手是否真的打算使用投掷,如果是肯定的,那么往往会使用类似升龙拳之类的有无敌时间、判定超强的必杀或超杀痛击对手。指令投也不例外,《ZERO》、《ZERO 2》中的苏杜姆的“近距离摇杆一圈+拳”的指令投是在一瞬间的延迟(我肯定那小于0.13秒,我被抓过不止一次两次,呜呜~~)之后才出现攻击判定,但就是那一瞬间也是破绽。我常用肯,也曾成功地在苏杜姆使出那个指令投后,再发出重升龙拳从而使对方“偷鸡不成反蚀米”。但这样的反击只成功过几次。还有一次,依然是用重升龙拳,成功反击了苏杜姆的“近距离摇杆两圈+拳”的超杀指令投,记忆犹新……  


所谓“超反应升龙拳”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原作者指的,就是这种看起来不可能的特殊反应速度,真的是无法解释啊……  



PS:0.13秒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就算顶级高手,0.13秒同样是他们反应能力的极限。换言之,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反应速度比0.13秒更低的人。
操作还要加强。

TOP

引用:
原帖由 新人 于 2008-5-30 10:16 发表
你这种不懂事的[蠢货]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见谅?  京·不二

又是家长和老师的主要责任。。。我又搞不懂了~!就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话? 我还是觉得铁拳玩家的素质不错的~!
老子就没把自己看成铁拳玩家,老子不过是个会打TK的路人,老子说的话句句都有道理,不过你这蠢货看不懂罢了。
事到如今老子也懒得跟你假客气,你以为表扬铁拳玩家素质好就有人买你帐吗?你丫幼儿园毕业了没啊?
操作还要加强。

TOP

我很少去机房~打的也不多~!去也就是看看别人打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死。
原来这些1F理论是脑内补完的啊。
操作还要加强。

TOP

引用:
原帖由 新人 于 2008-5-30 16:46 发表
老子 老子  还是老子   和自己的孩子说话用这种口气都觉得在孩子面前不太适合~! 你是受你家庭教育的影响还是社会教育的影响?
受你的影响,在老子看来你的地位还不如个孩子。
别TM罗罗嗦嗦叽叽歪歪婆婆妈妈的,不是说1F理论的吗?
有证据放证据,没证据滚蛋,你还不配跟老子谈教育,聊格斗理论是老子迁就你,聊教育水平你就等着被轰成渣。
操作还要加强。

TOP

这里是TK论坛,想聊社会处世原则请去CCTV。
最后忠告你一句,再拿不出证据证明你的“1F见破超反应”理论,就给老子彻底闭嘴。
之前觉得不过是没文化还嘴硬,现在开始认为是被钉子碰到脑缺氧了。
操作还要加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