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七剑》变化:风格写实 无奈引来恶评如潮      

《七剑》变化:风格写实 无奈引来恶评如潮

武侠电影的成功基础,我个人认为有三要素。一是言情、二是言趣、三是言志。事实证明,在武侠电影中,前两点都可以被当作法宝无限放大或夸张,但唯独不能单独放大后者。
  作为徐克武侠电影的典范,《黄飞鸿》是很典型的言志之作,以黄师傅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观念作为主旨,救死扶伤的侠义行为反而成了陪衬,尤其是在《狮王争霸》里,最后关头黄飞鸿正衣摆襟,昂首向当权的李鸿章慷慨直言,反复以民族大义劝朝廷收手,是影片






的点题之笔。但是,《黄飞鸿》系列电影虽然以言志为重,但其成功的意义却在于言情、言趣两个环
  节上。黄飞鸿与十三姨之间那欲言又止的心灵默契,阿宽与鬼脚七的莽撞与搞怪,是影片最为引人入胜的看点,如果没有了这些,我想《黄飞鸿》势必会变成李连杰的功夫纪录片。
  《七剑》中三点要素都很模糊,从一些细节上可以发觉它们隐隐存在,但却没有一点是突出的。以言情而言,首先刘郁芳、武元英这几个人物的情感,都属于那种毫无来由的接受与拒绝。刘郁芳虽然是韩志邦的老婆,但却转眼就否定了自己的爱情而仰慕于楚昭南。武元英曾是韩志邦的情人,最终却不知为何分手,也不知为何又与杨云骢有了感情基因。这些环节模糊到只能以猜想来解决疑问,而不是靠看来解决。
  影片言趣是失败的,很多有趣的地方演得不得其意。例如风火连城自言自语“土匪,连女人都抢”,“糟蹋粮食”,本来有着很强烈的戏剧暗示,但是表现得似乎与玩笑别无二致,让人在接受与否定之间模棱两可、茫然无措。影片的基调是黑色的,应极力往黑色的嘲讽方向靠拢,但可惜的是从创作者到演绎者之间都缺乏黑色幽默的戏剧经验,所以注定了它在言趣方面一败涂地。
你以为你正在游戏人生,但人生早已将你游戏。

TOP

《七剑》变化:风格写实 杀出漂亮回马枪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09:59 北京青年报

  徐克一路走来,以求新求变著称。他拍过情意缠绵的《倩女幽魂》,也拍了大气悲情的《男儿当自强》,更拍出视觉优先的《蜀山传》,是武侠世界中不二的“弄潮儿”。面对如此多变的徐克,没有人会怀疑其新作《七剑》的变化,关键在于有多少变化,变化是否成功。观完影片,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七剑》在传承中求变,在变化中创新,是一部成功之作

  《七剑》以梁羽生武侠名著为基石自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徐克从来不囿于既成名作,如在《东方不败》中有让令狐冲与东方不败相爱的改编创意。《七剑》取原作片断,以禁武令为始末,在叙事上以时间线性正序为主,以闪回为辅,制造出“风火连城”屠杀武庄和“天山七剑”拯救村民之间的戏剧冲突,穿插朝廷内奸的阴谋,配以多个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以颇为丰富并具武侠风格的内容支撑全片。

  黄霑仙逝,我们不可能再从如《沧海一声笑》般的音律中感受男儿本色和江湖情怀,但以川井宪次为首的日本艺人显示了世界一流的配乐水平,让观众接受一次音符的洗礼。影片以短镜头为主,注重人物内心和角色关系的处理,为数不多的长镜头流淌着西部荒原的粗犷和雄壮之美感,以灰黄色泽为基调,营造出一个苍劲、古朴的侠义大空间。创作人员在道具、造型方面下足功夫,主要角色的服饰、兵器、装束各具风格,纵使作为配角的瓜哥洛也让人过目不忘。

  徐克《黄飞鸿》系列颠覆了“老江湖”关德兴扮演的完美英雄黄飞鸿,黄飞鸿成为会吃醋、会赌气、会脸红的大众化脸谱,亲和力极大增升。在《七剑》中,徐克将一贯行侠仗义、肝胆相照的侠客进一步平民大众化。比如韩志邦显尽凡夫俗子之心,在抱怨间救出傅青主,在偶然间成为七剑之一,以儿女私情为重,最后也不愿为大义进京。

  《七剑》的变化也表现在动作设计和台词选用方面。过去十几年,徐克携手袁和平、程晓东等武指大师将武侠片的飘逸灵动、凌厉洒脱发挥到极致。《七剑》重回写实路线,片中动作以实打为主,结合必要的空中翻腾,并非完全“返璞归真”,搭配宏厚和富有震撼力的配乐,依然显得前卫、精彩、流畅又不落窠臼。最后楚昭南和风火连城的打斗在强烈的视听效果中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七剑》的对白是不折不扣的常人白话,不见舞台风格,少了戏剧气息。这种于影视显得怪异、于百姓显得亲切的对白,同样表现出徐克“敢为人之所不敢为”的一贯作风。当我们审视华语影坛名流,敢在一部精心之作中选择常人对白者,只此一人。[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1 16:02:17编辑过]

你以为你正在游戏人生,但人生早已将你游戏。

TOP

徐克在这部疏远了江湖的武侠电影中打磨出了七柄旷世宝剑,却没有缔造出七个活生生的人,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死结。然而,《七剑》纵有弊病,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对于大多数同类型武侠电影来说,它仍旧可以利用自身前卫的个性与其颠覆意义,牢牢占据中等偏上的地位。徐克对《七剑》风格的定义是“跳出来,和以前划一个分水岭”。是啊!跳出来!徐克自始至终都在扮演着一个跳跃者的角色。自1978年打造了自己第一部蕴涵武侠色彩的电影《蝶变》以来,他自始至终都在变,以前诸多的变化都是在否定与认可的两极之间徘徊着,时间的长度,岁月的流逝,或许仍旧能让当今为他失望的人重新去肯定。
你以为你正在游戏人生,但人生早已将你游戏。

TOP

本来我还是比较看好这部电影地,  反响似乎不怎么好,   等我看了以后再作评论
你以为你正在游戏人生,但人生早已将你游戏。

TOP

主题:《七剑》 徐克老矣,尚能剑否

作者:蒙汗药    《韩非子.五蠹》有云:“侠以武犯禁”。而徐克老怪沉寂几年后所谓的“旷世巨作”《七剑》,或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石,但见影片起始处,遥远的京城飞来一纸“圣上谕旨”——“禁武令”。   ……两个半小时后,杨云骢遥指皇城方向,为《七剑》续集做一注解手势时,我内心的悲凉唯有改编一句诗以形容:“念天山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曾几何时听闻,梁羽生原著《七剑下天山》冗长结构和庞杂线索因为徐克“人剑合一”的创意而得以消解,这原本是个上佳的“良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也成为希冀徐老怪“重撼江湖”的粉丝翘首期待的劲爆理由。然而,“立意存高远”却结结实实地蜕变为冰火两重天的“异形”——剑之寒冽却封冻了侠之热切。“仗剑行侠”,在中国古典文艺中是相当高雅的审美意象,“剑侠”甚至成为难以分割的有机体,而“侠”之气韵的迷失和湮没,导致《七剑》只空余下物质形态的意义,不过是一组没有灵魂的镜头拼装。 见剑不见侠   《七剑》无疑是一部泾渭分明、对立明显的主题先行作品,影片以京城里的最高统治者发布“禁武令”,引发以人头换银子的雇佣军(这个词汇比官兵更贴切)对于民间练武人士的大肆屠杀为起点,禁武的暴力机器和被迫反杀戮的七位天山剑侠展开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善恶对决——多么简约,如此简约的是非判断将原著中的国恨家仇、民族大义均一揽子消纳,就立意而言的悬念,一开篇即大白于天下,不由让人默数起近年来诸多号称史诗的好莱坞白痴大片,如《特洛伊》等。配合被浓墨重彩(正儿八经涂脸上的)妖魔化和符号化的雇佣军战士们轮番表演杀人,“一根筋”的立意苦果已悄然种下。   当然,简约的立意也能引领丰富的内容,但是必须配合以妥帖的情节铺垫,然而,《七剑》当中,侠之为侠交代不清,而恶之为恶也语焉不详,好像每个人物都背负着大小不一重量不等的秘密,就是搞不明白啥时候给你露一下馅,尤其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山西名医傅青主,片中改装成明朝刑部刽子手出身,从极恶滥杀到极仁不杀到超仁再杀,兜这么大一个圈,却只有结果难见过程。而轰轰烈烈的“七剑下天山”段落,两个愣头青惊诧莫名地接了剑,竟仿佛醍醐灌顶获得神启一般,稍微比划几下就见性成侠……其实这暴露了徐克一向以来遭人诟病的陈词滥调——“形式大于内容”,或许是过分迷恋自己的精巧创意,典型徐克招牌的“异化”病症发作了,上次发作是2001年的《蜀山传》,这次也类似,“剑”凌驾于“侠”之上,于是见剑不见侠。那些名字听上去“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宝剑,将执掌它们的“侠”,遮蔽得面目依稀模糊,如果不到影片的官方网站查阅,很难一一对号入座——不过,这倒是推广网络游戏的好兆头。   话说回来,“剑”毕竟还是掌握在“侠”的手中,若然演员能跳脱出剑的光芒,一样能够气宇轩昂,可是,徐克并非一个能够激发培养演员的导演,就过往而言,他的作品中演员若是出挑,或是本身演技纯熟(如张曼玉之于《青蛇》),或是与角色契合妥帖(如李连杰之于《黄飞鸿》)。《七剑》中,最招摇的无疑是雕琢痕迹最重的大反派风火连城,孙红雷舞台剧方式的着力表现将七位剑侠本来就拥挤的演绎空间折腾得更逼仄,“侠”们近生活化的表演处理,反而使形象更加寡淡——看不见侠气干云,倒觉得反派们举手投足妙语连珠颇为可爱。

;作者:错错错cuocuocuo -->发表时间: 2005-07-29 21:31:36 看了七剑 觉得大侠还能舞剑 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1 16:10:12编辑过]

你以为你正在游戏人生,但人生早已将你游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