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著名女诗人赵丽华

yanshen 2006-9-22 11:28

中国著名女诗人赵丽华

<p>要回帖<br/>就得<br/>写成<br/>这样的诗<br/>这样的回帖<br/>有诗意<br/>我才喜欢<br/>=============</p><p>作者简介:<br/>  赵丽华,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作品收录各个诗歌选本。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担任全国“柔刚诗歌奖”评委,担任《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及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个人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家协会奖,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金奖等。出版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合集《九人诗选》《中国实力女诗人六人集》等。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br/>相关链接:专家盛赞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br/>专家评论: <br/>  "在此,我想起当代一位诗人赵丽华的一首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来浅议一下,有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个观点,原诗如下:<br/>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br/>  毫无疑问<br/>  我做的馅饼<br/>  是全天下<br/>  最好吃的<br/>  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十三个字,描述了诗人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举目无亲,做起自己往日喜欢吃的家乡馅饼,活生生地构筑了一个十分立体的“境”,抒发了一种客居他乡的孤独状味,嗅到一种浓烈深刻的思乡情思,令人读完觉思良久,倍感心酸。本诗的题意是“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是十分平实的语言,而诗中的词句,同样朴素自然。诗开首第一句是“毫无疑问”,诗人以冷静而斩钉截铁的一个下定义的手法,让人不容置疑相信她的这句话,是最真实的,是发自诗人内心世界的呐喊。而第二句说“我做的馅饼”,强调是“我”,是诗人本人做了(家乡的)馅饼,并不是路边小滩买来的,可以想像诗人人处他乡,想起家乡的往事,馅饼在这里已包含着整个家乡情结在里边;到了最后两句“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更是强化深刻了主题。因为她是“一个人”来到异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人能给她做喜欢吃的家乡馅饼,只有她一个人会做,当然是“全天下最好吃的”!<br/>  通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到在寒冷的冬天里,诗人在屋里对着满天飘雪,做着家乡的馅饼,在热气腾腾中乡愁随烟雾缭绕,边吃着馅饼边深深地把亲人思想……<br/>  上面这首诗便深深说明了这个问题,写诗不求专做,不求浓妆,不以华丽的辞藻去哗众取宠,但又不流于直白,寓深刻的情感于朴素的外表中,蕴味十分深远,也即是淡抹而留有余芬。</p><p></p><p>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br/>  毫无疑问<br/>  我做的馅饼<br/>  是全天下<br/>  最好吃的<br/>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br/>  我坚决不能容忍<br/>  那些<br/>  在公共场所<br/>  的卫生间<br/>  大便后<br/>  不冲刷<br/>  便池<br/>  的人<br/>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br/>  赵又霖和刘又源<br/>  一个是我侄子<br/>  七岁半<br/>  一个是我外甥<br/>  五岁<br/>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br/>  《巴松错》<br/>  莜麦菜还小<br/>  就可以吃了<br/>  后来丝瓜结了<br/>  可以每天去摘<br/>  《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br/>  我说到做到<br/>  再不反悔</p><p><br/>  《摘桃子》<br/>  诗人们相约去北京西郊摘桃子<br/>  问我去不去<br/>  我说要是研讨我就不去了<br/>  但摘桃子好玩<br/>  远胜过赏花~</p><p>  武侠题材的系列组诗:《张无忌》(一)<br/>  张无忌<br/>  和他太师父<br/>  张三丰<br/>  学过一些<br/>  太极功夫<br/>  接着练会九阳真经<br/>  和乾坤大挪移<br/>  他研习圣火令上的武功<br/>  用了一天一夜<br/>  后来他又得到了<br/>  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br/>  《张无忌》(二<br/>  张无忌和赵敏接吻<br/>  赵敏把张无忌的嘴唇<br/>  给咬破了<br/>  有关这一吻<br/>  电视上处理的比较草率"</p><p>  <br/>  网友仿写:<br/>  《忧伤》<br/>  赵丽华老师<br/>  在美国<br/>  是知名的诗人<br/>  而我呢<br/>  独自忧伤:I:<br/>  作者:无名小卒<br/>  拜读<br/>  大作<br/>  循声<br/>  而来<br/>  惊为<br/>  天人<br/>  原来,<br/>  我也可以<br/>  写<br/>  诗<br/> </p>

紫电 2006-9-22 11:37

<p>看过,</p><p>经典</p><p>得</p><p>一b</p>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2 11:39:28编辑过][/color][/align]

英雄满地 2006-9-22 12:23

<p>土匪诗人张宗昌,响马出身,披了军装还是一身土匪习气.</p><p>&nbsp; 张宗昌(1882年-1932年)曾是北洋政府时代的风云人物。他幼年曾随母乞讨,18岁闯关东,在赌局当镖手,与流氓、扒手为伍。后来靠着百余土匪为本钱,做了国民革命军的骑兵团长。他先后又投靠过袁世凯、张勋、冯国璋、张作霖,最后当上了段祺瑞的苏皖鲁三省剿匪司令。1932年9月,张被韩复榘派人刺杀于济南火车站,卒年50岁。 </p><p>  这位浑身匪气的将军逸事颇多。一日,张在山东正趾高气扬地阅兵,突然有一条野狗闯入阵前,横冲直撞,乱撕乱咬,将张宗昌的皮靴咬裂,坐骑的后臀咬得鲜血直流,张狼狈不堪。卫士一拥而上把狗打跑,但恼羞成怒的张宗昌因卫士没把狗打死大发雷霆,将他们每人鞭笞40下。回到督都府,余怒未息的张宗昌立即下令:快去打狗,打死大家吃肉。于是,齐鲁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打狗风潮,大街小巷,警察士兵手持大棍,遇狗就打,一时间狗尸遍地,臭气熏天。从此,张有了“狗肉将军”之称。“狗肉将军”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咱是绿林大学出身,平生有三不知:不知手下有多少兵,不知口袋里有多少钱,不知家里有多少夫人。” </p><p>  闲话休提,抄录张诗如下。切莫小看张将军这些“绿林诗”,据说,每首诗都由清末最后一个状元王寿彭润饰过呢。 </p><p><strong>  其一笑刘邦</strong>
        </p><p>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p><p>  注:“奶奶”应读作“奶奶的”,以骂娘话入诗,方显狗肉将军本色。 </p><p><strong>  其二俺也写个大风歌 </strong></p><p>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p><p>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p><p><strong>  其三游泰山</strong>
        </p><p>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p><p><strong>  其四天上闪电</strong>
        </p><p>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p>

英雄满地 2006-9-22 12:32

<p>在中国近代上千个大小军阀中,张宗昌要算名声最差的一位了,文化程度最低,一天学没上过,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所谓的“不知”,实际上讲他这三样东西特别多。<br/><br/>第一个“不知”:投奔他的土匪流寇太多,全凭投靠者自己报数,报一千增加一个团,报一万增加一个师,部队总是在扩军,确实没法统计得清。但真因此,他部队的军纪特别差,后来失败了想跟张学良退入东北,张学良害怕这支流氓军队残害东北百姓,楞是把张宗昌拒在山海关外.<br/><br/>第二个“不知”:也是货真价实,张宗昌的统治,是天底下最不讲规矩的统治,各种捐税和摊派,几乎无日无之,搜刮之酷烈,无人能及,而且没有其他军阀都或多或少都要顾及的乡土情谊,对自己的家乡也一样下黑手。过去相声界讽刺韩复集的事情,实际上都是他的原型(作为河北人的韩复渠,对山东倒还有几分怜惜)。除了搜刮以外,张宗昌还有一大宗来钱的路,就是公开的走私贩毒,其实这种事每个军阀都要沾,但都没有他张宗昌干得这样肆无忌惮。同样精于此道的小军阀孙殿英跟谁都跟不长,就觉得跟张宗昌舒心。<br/><br/>第三个“不知”:自然也不是人家冤枉他,张宗昌的确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个小老婆。张宗昌随身“携带”的小老婆就很多,据说是“八国联军”,有好几个国家的,此公走到哪里都乐意将他的姨太太队伍带着,甚至出入外国使馆也不例外,一队马弁和一队姨太太,这是上过外国报纸的。除此以外,他老先生走到哪里都要逛窑子,看上哪个女人就带出去做老婆,租间房子塞进去,外面挂上“张公馆”的牌子,再派上个卫兵,他张宗昌就算又多一位姨太太。不过,几天以后,这个姨太太就被忘记了,卫兵开溜,姨太太再做冯妇,重操旧业。此地的闲汉再逛窑子,总会叫:走,跟张宗昌老婆睡觉去!这话传到张宗昌的耳朵里,他也就一笑置之。 <br/><br/>说到张宗昌的老婆多,有个传闻.张有好几个国家的老婆,他早分不清谁是哪个国家的了,怎么办呢,?他就每人发个脸盆,脸盆里映上各个老婆所在国家的国旗,以此来加以区别.你还别说,当那时中国人民还在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时,张某人到是替中国人出了口气.哈哈.<br/><br/>张宗昌能在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混的不错,没点本事是不行的.总不能都象曹锟那样运气好呀.<br/>张宗昌本是山东人,当年山东人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扛起个扁担闯关东,张宗昌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不过张宗昌没象别人那样老老实实种田养畜而是干起了没本钱的买买,在哈尔滨一带做起了胡子。胡子没当两年张宗昌就回乡在山东拉起了杆子从关外的胡子成了关内的土匪。辛亥革命后,张宗昌投机赞助了一把革命,不过等二次革命时真该他上阵反袁了,张宗昌又一屁股临阵倒戈降了直系,成了北洋军棍。<br/>因为张宗昌是土匪出身,直系里就没甚么人看的起他,这样张宗昌在直系里混的就很不得意,万般无耐下张宗昌就想到了土匪里的老大张作霖,张作霖倒是没嫌张宗昌出身不好,但也没重用上来也就给了个小营长当。不过架不住张宗昌运气好,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大败后,吉系军阀高士宾在直系暗中支持下扯旗造反,张宗昌这时跳出来自告奋勇前去应战,张作霖乐不得有个当炮灰的呢,当下就答应了。张宗昌把将士统统赶上火车,车门一锁,车窗一蒙,一路飞车北进,下车就四处散布谣言说张作霖大兵压境。结果没等打高士宾的士兵先散了,张宗昌兵不血刃就解决了吉林叛军,这下连张作霖也不得不对张宗昌刮木相看了。<br/>张宗昌还有点歪心计,他张宗昌治军是一笔糊涂账,士兵既无训练,也无纪律可言,但他看准了那个年月中国军人都被洋人打怕了,看到高个子蓝眼睛的白人兵就打哆嗦,所以,趁俄国革命,东北充斥了流亡的白俄之机,收编了1万多白俄兵,每仗都令这些白俄打前锋,这些白俄军还就成了张宗昌发家的老本钱,白俄军们打仗前往往先灌上一通白酒,接下去一个个冲起锋来就和疯子差不多了,这些白俄军的战术就是前面用装甲车开道,上面架重机枪狂扫,后面白俄步兵一声“乌拉”蜂拥而上,战术得当再加上白俄兵人高马大,凶神恶煞,一时间张宗昌就凭这一招吃遍大小军阀无敌手了。<br/>张宗昌也有点急智,当年在张作霖手下混事的时候,张作霖委托洋学堂出身的郭松龄整肃军队,郭早就想拿张宗昌开刀,一次视察张宗昌的部队,两下一碰,话说岔了,郭张口便骂,操娘声不绝于口。谁知张宗昌接口道:你操俺娘,你就是俺爹了!随即给郭松龄跪了下来,害得比张宗昌年轻好多岁的郭松龄红了脸,整肃也就不了了之了。显然,这种急智,还得配上过人的厚脸皮才行。<!--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英雄满地 2006-9-22 12:34

<p>评论比原诗更有深度!</p>

yung 2006-9-22 16:16

......................my Feng is a Warlord.........<br/>

scylla 2006-9-22 22:17

<p>什么吊东西~~~~~~~~</p><p>看到这个人要扇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著名女诗人赵丽华